字号: 大 中 小
本年度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哈尔滨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中关于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有关规定,在认真总结哈尔滨市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
本年度报告共分七个部分:概述,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具体情况,政府信息公开途径,依申请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附录(2011年市政府部门,各区、县(市)政府信息公开载体设置情况统计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信息情况统计表)。本年度报告统计日期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报告可以通过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查询和下载,网址:http://zwgk.harbin.gov.cn/。
一、概述
2011年是我市“政风建设年”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哈尔滨市政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家、省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突出重点、及时公开、适当延伸、增强服务”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和制度,加强公开载体建设,提升公开信息数量,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公开信息的服务性。全年主动公开20大类政务服务信息总计45.46万条。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基本工作
1、政务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丰富。一是确定了重点公开资金、项目、政策、服务等政府信息,形成了4个领域21项公开内容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不断扩大审计、公积金、养老金、专项资金使用等领域信息公开。三是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透明度,加大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
2、办事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充实。一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实施网上公开办公。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1500个办事事项,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咨询等相关服务。二是积极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学校、医院、计划生育、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质量、价格、服务等内容,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信息,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三是以政风建设活动为载体,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接收转办处理企业群众反映873件(次)事项,有效促进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四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了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或办法,逐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权力运行公开内容进一步扩展。一是实现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网上全部公开,围绕行政权力透明运行这一重点工作,制定了《哈尔滨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网页建设基本标准》,对市直48个部门4866项行政权力建立的1411项制度(有一项制度中包含几项权力的情况)首次实现网上集中公开。二是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全部实现网上公开,促进行权裁量标准化、行权程序规范化,有效预防暗箱操作问题。三是围绕“政风建设年”活动,重点公开行政审批工作制度、运行流程和工作要求,将全市27个部门减少的审批环节、压缩的审批时限、减少的审批要件情况全部公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4、公开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复杂申请公开事项处理机制。针对复杂的、敏感的公开申请,仔细研究公开条例和相关政策,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处理建议,并积极沟通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为有效处理申请事项创造时间和空间,维护了一方的稳定,维护了政府的权威。二是面对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申请公开数量迅速增加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指导和释疑工作,完善依申请公开处理工作规程,全年处理的依申请公开事项,未发生投诉及行政诉讼案件。三是推行政策公开“三同步”制度,即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稿同步公开,确保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公开范围进一步向下延伸。加大县、乡(镇)和街道(社区)公开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一是按照全省加强县乡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选定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加大工作指导力度,规范公开程序和内容,建立必要的途径和形式。二是大力推进城市街道、社区政务服务公开工作,及时公开社区居民关注的低保、医保、救济、生育、住房等有关事项,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在工作中,积极推荐双城市政府、道外区民主乡、道里区抚顺社区三个典型成功升级为全省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在全省基层公开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的作法和经验得到好评。
6、信息公开时效性准确性进一步增强。一是全面公开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通过市政府门户网、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增刊)三个渠道,对30年内(1979至2009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结果目录予以公开,凡未列入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均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二是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重新审查清理已公开信息,删除废止文件和不适宜公开信息。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准确性。
(二)采取的主要作法
1、以政风建设年活动为切入点,带动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政务服务信息、承诺信息、监督信息公开力度,重点部门和政务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2、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蛏险?,成功为我市平房区争取到全国首批100个“依托电子政务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公开”的试点单位资格。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工作方面有关精神,为工作开展留有相对长的时间和空间。做好横向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开展培训,提高公开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培训,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强化保密意识,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通过定期轮训,促进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等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信息公开质量。
4、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建设。突出公开主渠道作用,在政务公开网上增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子系统,实现市级“规范权力运行制度”首次全面集中公开。合理调整公开信息栏目设置,便于公开信息的查询,提高公开信息的使用性。
5、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定期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发布在公开网上的信息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上传不规范、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不一致等问题,对信息发布主体提出要求,限时修正,以保证信息发布的正确性和权威性。针对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前发布的信息目录进行全面清查,对不适宜公开的信息,及时进行清理备案。加大公开工作的指导力度,促进信息公开不断规范。推进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工作,把公文类信息是否公开作为公文制发的一个环节和内容严格把关。指定专人监控政务公开自助查询机器的运行状况,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6、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执行《条例》宣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三周年之际,在全市范围内,以服务窗口为主体,开展主题为“公开政府信息,服务企业群众”的宣传日活动。利用市政务公开网、政府门户网和各部门网站,以及室内外电子大屏幕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载体,采取宣传条幅、滚动字幕、播放专题片、发放《条例》手册、服务指南等方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行政机关的公开意识和自觉性,促进了公众和企业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具体情况
2011年,全市主动公开信息45.46万条。其中,市本级主动公开公文类政府信息123条;市直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15万条,占信息公开总量的24.53%;各区级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72万条,占信息公开总量的49.98%;各县(市)级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3万条,占信息公开总量的5.35%;公用企事业办事部门主动公开信息9.16万条,占信息公开总量的2.01%。其中,通过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公开政府信息网公开各类政府信息5132条,按照信息公开的主题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公开综合政务类信息338条,占6.6%。公开了《哈尔滨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主题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哈尔滨市公共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管理办法》等信息。
公开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类信息200条,占3.9%。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印发<明码标价活动年推进方案>的通知》等信息。
公开财政、金融、审计类信息200条,占3.9%。公开了《关于哈尔滨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哈尔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全市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和核定征收率的公告》、《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信息。
公开国土资源、能源类信息207条,占4.0%。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一张图”工程及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建设方案》等信息。
公开农业、林业、水利类信息382条,占7.4%。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1000万亩水田生产基地建设暨2011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松花江南岸东部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建设用地管理的通告》、《关于松花江市区段冰封期禁止捕鱼的通告》等信息。
公开工业、交通类信息170条,占3.3%。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码头和岸线管理规定>的通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水路旅游客运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信息。
公开商贸、海关、旅游类信息300条,占5.8%。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我市首次为湿地旅游立法》等信息。
公开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信息503条,占9.8%。公开了《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2011年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市对22家地下商场进行地毯式安全检查》等信息。
公开城乡建设、环境?;だ嘈畔?81条,占17.2%。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市重点工程项目国有土地房屋拆迁工作的若干意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11年城建重点工程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信息。
公开科技、教育类信息337条,占6.6%。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1年度哈尔滨市对运用发明专利给予资助的申报通知》等信息。
公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类信息249条,占4.9%。公开了《第二十一届全国书博会期间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继续严查市区内出版物市场》、《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推进政风建设活动重实效严查娱乐场所扰民非法经营行为》等信息。
公开卫生、体育类信息203条,占4.0%。公开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部分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实施电子监管》、《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卫生局开展全市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等信息。
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类工作信息61条,占1.2%。公开了《哈尔滨市人口计生委2011年工作要点》、《哈尔滨市人口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招标公告》等信息。
公开劳动、人事监察类信息225条,占4.4%。公开了《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2011年度哈尔滨市医疗工伤生育失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年报及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的通知》等信息。
公开公安、安全、司法类信息355条,占6.9%。公开了《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开展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战果》等信息。
公开民政、扶贫类信息200条,占3.9%。公开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低收入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实施供暖救助的通知》、《哈尔滨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基本完成》、《哈尔滨市盲人大专班开班》等信息。
公开民族、宗教类信息4条,占0.08%。公开了《市民族宗教局扎实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学习讨论活动》、《市民族宗教局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等信息。
公开对外事务类信息55条,占1.07%。公开了《林铎市长会见美国爱荷华州代表团》、《中俄友协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将在我市召开》、《我市在荷兰鹿特丹成功举办哈尔滨大项目暨旅游推介会》等信息。
公开其他信息221条,占4.3%。公开了《哈尔滨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发展大局为推动全民创业成才提供智力支持》等信息。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
2011年继续巩固和完善已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包括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政府网站、政府公报、信息查阅中心、电子触摸屏等公开载体和渠道。
(一)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该网站2009年12月开通,已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共设置6个板块、14个专题,包含全市88个单位政务公开信息,可实现普通搜索和高级搜索。2011年增设了“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2个专题。通过这一载体,全年公开各类政府信息5132条,浏览量超过200万人(次)。
(二)中国·哈尔滨政府门户网站。该网站集政府信息、政策解读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门户网站公开全市重点工作、热点工作以及服务市民、企业、投资者及三农相关信息。一年来,共发布工作动态类信息12650余条,图片、视频信息923个。
(三)政府公报。全年发布《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24期,每半月一期,共计公开法规规章、政府工作、市政府文件等信息1634条(份)。全市设置18个公报赠阅点,全年免费向社会公众赠阅216000万册。同时,政府公报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电子文本,方便查阅。
(四)行政服务中心。截止2011年底,市级行政服务中心1个,城市8区、10县(市)均设有行政服务中心共计18个。市直部门设立业务专项服务大厅42个,各区、县(市)级政府及所属部门设置专项服务大厅155个。市直各部门通过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公开信息19507条,通过专项服务大厅公开信息4487条;各区政府及区属部门通过行政服务大厅公开信息216170条;各县(市)政府及所属部门通过县级行政服务大厅公开信息5899条;全市各办事单位通过专项服务大厅公开信息86576条。
(五)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市档案馆和市图书馆共设立两个市级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为公众提供现场查阅信息、复印打印服务,全年受理信息查阅240人(次)。
(六)新闻媒体。全年召开市级新闻发布会25次,重点发布政风建设年活动、惠民行动、冰雪旅游等活动信息;区级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县(市)级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9次。充分利用“记者看政风”媒体采访团,全方位报道政风建设年开展情况,宣传报道473篇(次)。利用我市有线电视设立的“阳光政务”专栏公开信息12231条。
(七)电子触摸屏。全市共设置电子触摸屏311台。其中,市政务公开办设置20台,放置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市信访大厅、市建设工程交易大厅等部位,与市政务公开网同步运行。市属各部门通过174台电子触摸屏公开信息8873条;区、县(市)级政府及部门通过117台电子触摸发布信息1406条。
(八)电子大屏幕。全市共设置电子大屏幕275台。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设置电子大屏幕126台,公开信息13814条;各区政府及所属部门共设置电子大屏幕46台,公开信息2711条;县(市)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共设置电子大屏幕103台,公开信息3057条。
(九)信息公开取阅点。全市共设置信息公开取阅点425个,方便群众随时取阅。其中,在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公开信息取阅点354个,全年公开信息11032条;区级政府及所属部门设置公开取阅点30个,公开信息2003条。
(十)其他方式。除上述公开方式外,市政务公开办通过组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活动,参加的市直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部门通过展板、公开手册等方式公开政府信息。
五、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公众要求公开的意识不断增强,2011年我市依申请公开数量较上一年度有一定上升。全年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54件,其中,市直相关部门受理41件,区、县(市)级政府受理13件。主要涉及政策咨询、工程规划、土地补偿、低保就业等方面内容。其中,有一件申请因对申请答复不满意提起行政复议,目前处于中止状态。其他申请均按时答复,当事人表示满意。
六、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有2件申请公开的行政复议事项,其中1件复议结果为维持原答复意见,另1件行政复议处于中止状态。
七、附录
1.《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信息情况统计表
2.2011年市政府部门政府信息公开载体设置情况统计表
3.各区、县(市)政府信息公开载体设置情况统计表